慢性阻塞性肺疾的病理機轉及其致病因
一、簡介
慢性阻塞性肺疾,乃是由”慢性支氣管炎
”或”肺氣腫 ”所引起氣流阻塞之病況。這種氣流阻塞為緩慢進行性肺及呼吸道病理變化,使得進出肺部氣體速度降低、呼氣流速減慢、無法將氣體完全吐出。
”慢性支氣管炎
”為一臨床診斷用詞,乃是指呼吸道分泌過多黏液,以致連續兩年中每年至少有三個月以上的大部份時間有咳嗽症狀,而無其他可引起慢性咳嗽因素之病況。呼吸道分泌過多黏液,不一定有氣流阻塞。
”肺氣腫
”為病理學用詞,是指末端細支氣管以下之氣道有不正常且永久性之擴張,合併肺泡壁破壞之現象但沒有明顯的纖維化。
慢性阻塞性肺疾的致病因子:
1.吸煙,為最主要之危險因子。
2.二手菸
3.空氣污染
4.呼吸道反應過強,如:特異體質。
5.性別,男性較易罹患阻塞性肺疾。
6.種族
7.社經地位,較低者罹病率與死亡率均較高。
8.職業
9.甲一型抗胰蛋白酵素缺乏症
二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的自然病史及病理特徵
其慢性支氣管炎的病理特徵為支氣管黏液腺體肥大並腺體管道擴張,有時可見杯狀細胞增生與支氣管壁平滑肌肥大。
肺氣腫在病理學上可分為三類,茲分述如下:
1.
腺泡中央型肺氣腫:氣道擴大起自呼吸性細支氣管向週圍散佈,主侵犯上肺葉,好犯於吸煙者。
2.
全腺泡型肺氣腫:侵犯整個肺泡,主侵犯下肺葉,好發於同基因型甲一型抗胰蛋白酵素缺乏症患者。
3.
腺泡遠端型肺氣腫:侵犯區域集中於肺小葉纖維中隔或肋膜邊,有時會造成氣胸。
三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的臨床表徵
1.
慢性阻塞性肺疾最明顯的表徵為長期咳嗽有痰、呼吸困難和胸悶。長期咳嗽有痰是許多病患最初的表現。由於時間長久、症狀輕微,多數患者不能確實指出何時開始,此症狀通常在清晨或冬天較惡化。呼吸困難是緩慢逐漸加重,到最後終於影響日常生活活動,特別是需要用力的項目。急性惡化期之特徵為咳嗽加劇、膿痰、哮喘、呼吸困難,有時伴有發燒現象。隨者病程的進展,每次急性惡化期間隔時間愈來愈短。到了病程末期逐漸發展出低血氧及高二氧化碳血症。嚴重之病人甚至出現心肺症。
2.
理學檢查
理學檢查上主要變化是由呼吸道阻塞所引起。早期病人會出現吐氣緩慢與用力吐氣及哮喘的現象。隨著病程的進展,逐漸出現肺臟過度充氣,導致胸廓前後徑加長及橫膈呼吸運動減少。聽診時可發現呼吸聲與心跳聲均變小,吐氣時出現哮喘,肺底部偶可見粗囉音。末期病人常見過度使用呼吸輔助肌、呼吸肌肉逆理收縮、下肢水腫、頸靜脈擴張、右心衰竭等心肺症症狀。發紺只有在極嚴重的病患才可見,且受許多因素干擾,不容易早期診斷。